践行自医学 五类身体自医法

暴走伤膝关节,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剧烈运动

暴走,伤膝盖你知道吗?
暴走是选定一条路线, 
沿着路线徒步或驾车行走, 
时间由一日到数日不等。 
暴走挑战着人们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。 
每次走的时间很长、距离很远, 
这很容易伤到膝关节, 
造成半月板慢性撕裂, 
关节软骨面磨损剥脱而导致膝关节炎。 

膝关节是人体很重要的一个部位,一旦受损或者疼痛严重,都会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,严重的患病者还要面临换膝的情况。

那么,问题来了...........
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膝关节置换呢?

111111
中晚期的患者,
由于疼痛难忍,
保守治疗效果也差的情况下,
可以选择膝关节置换

关节置换术是最终的治疗,
创伤也比较大。
因为关节置换的假体是人工材料,
这些材料通常使用寿命为20年左右。

所以,大家一定要
在早期就做好膝关节保护

膝关节损伤,八九成与运动过度有关

临床上除了因年龄增大而发生骨关节退行性病变的患者以外,80%-90%都是运动过度造成的膝骨关节的损伤。

运动不正确,会导让膝盖提前“退休”!

我们的膝关节表面都有一层软骨,能够润滑、吸收冲击、减缓摩擦和保护关节。


22222jpg


然而,软骨也是会被磨损的。随着年龄增长、过度使用或者外来损伤,软骨表面不再光滑,就会产生令人不适的摩擦感,加上滑膜上神经丰富,疼痛和炎症随之而来。

走路有益健康,但要会走!

那么,是不是就不能运动了么?当然不是!

而是要选择一些不那么伤害膝盖的运动方式,尤其是老人!


01、走路步数:6000步

人常说“万步走”,不过中国膳食营养指南建议是日行6000步。

6000步比较安全,万步只是利于记忆。

能走多少,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。不必过于刻板,要循序渐进。兼顾有氧运动的安全与效果。

出现身体不舒服或者感觉疲劳,建议停止运动。


微信图片_20210513172748


02、走路时间:至少30分钟

步行的速度可分为:
慢走(70~90步/分钟)
中速走(90~120步/分钟)
快走(120~140步/分钟)
极速走(140步以上/分钟)。

有一定运动能力的老人可采取中速或快走,每次30~40分钟,可进一步强化心肺功能。走路以微微出汗为宜。

03、走路地点:公园或塑胶场地

走路最好还是在公园、体育场等远离马路,清静又干净的地方。最好是塑胶场地,而避免在水泥地、柏油路等硬地面上走,也避免上下坡行走或上下台阶。

因为这些路段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大,膝盖部位容易受伤。

04、走路姿势:抬头挺胸

最理想的走路姿势,头部应该是垂直的,不要盯着脚下看,一定不要含胸,而是将胸部挺起来,同时收紧小腹和臀部,最好让手臂轻微弯曲,随着步伐自然摆动,体现出韵律感。走路时可有意地调整呼吸,建议走三步吸气一次,再走三步呼气一次。
图片

05、走路准备:一定要拉伸

健走前最好做做拉伸或者原地小跑5-10分钟,增加关节的灵活度。

健走后也要做做放松和拉伸活动。

06、走路地点:公园或塑胶场地

走路一定要选双好鞋,不一定非要名牌的,舒服就行。因为健走时脚底所受到的冲击是全身体重的1.2~1.5倍。

一双合脚的软底跑鞋,可缓冲走路时脚底的压力,保护脚踝关节免受伤害。“掰”一下鞋底应该较自如的弯曲,穿上走几步,鞋底有轻微的弹力但不至于太软。

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剧烈运动
潜在恶性心律失常、先天性心脏病的人,快步走后甚至可能诱发心脏病。因此,当你走路后发现有明显的呼吸困难、胸闷等症状,就该马上停下来休息。如果症状不能缓解,或者持续几天都出现类似症状,应及时到医院排查是否有心脏问题。

另外,一些基础疾病患者如患有老慢支等肺部疾病、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高血压、骨质疏松、骨关节病、腰椎间盘突出,参加计步运动前,应咨询医生先做评估。

运动前热身,运动后拉伸。开始运动前最好做伸拉等准备动作,运动过程中应循序渐进,不要突然开始又突然停止,有序增加或减少运动量。尽量不要饭后立即出门锻炼,一般最好隔1小时左右。

因此我们要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,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,同时也要根据患病后的状态帮助自己做适当的调节。

在人类文明史特别是人类医学史上,“人体中有一个天然的自医系统”、“人体的健康完全可以通过自养自健来获得 ”、“人体的疾病大都可以通过自愈来康复 ” 等诸如此类的思想,可谓源远流长。这些思想构成了自医学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启示。
【相关推荐】

全国服务热线

18301000120